YMCA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交流組織,目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在全世界共有三千多萬名會員,向來對促進國際交流不遺餘力。
YMCA簡介
YMCA ( Young Men's Christian Association ) 亦即基督教青年會,西元1844年創立於英國倫敦,而後再逐漸擴展至全世界各地。
一百五十多年來,YMCA一直本著基督服務的精神,透過教育、文化、技藝、體育、露營、社團服務等有關事工的推行,培養青少年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之均衡發展;同時透過世界各地青年的交流活動,擴展國際友誼的領域,以促進世界人類的和平。
YMCA是以國際青年教育團體的角色,來進行各項的服務,目前全世界YMCA活動網已遍及120多個國家,會員人數已達2,500萬人。
組織宗旨及目標:
宗旨- 團結青年同志、發揚基督精神、培養健全人格、建立美滿社會。
會訓- 非以役人、乃役於人。
使命- 發揮耶穌基督之愛和服務的精神,結合有心貢獻人士,推動各項事工及活動以培養靈、智、體、群的健全人格,建立和諧美滿社會。
喬治威廉於西元1821年10月11日出生在英國西南半島一個典型農村Somerset的農家之中,他是家中排行第八的老么從小就幫忙兄長們務農。當喬治 年齡漸長,因有識於自己的體格、性情皆不適於農業,乃與其兄商量,欲往都市謀生。喬治威廉16歲那年,便隻身前往Brigewater市,在一賣市商的店 中開始其學徒生涯。
在 家鄉喬治原為基督教聖公會的會友,到了倫敦後卻參加該市的公理會,並在教會中擔任主日學教員的事奉。當時美國有一名佈道家(Charles G. Finney),是一位福音實行家,他主張基督徒必須要信仰與生活合一,培養高尚的道德生活,並不受教派的拘束,他的著作暢銷歐美,對幫喬治威廉信仰上的 成長,及日後創辦YMCA的動機有深遠的影響。
1841 年,喬治威廉擔任學徒期滿後,便前往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附近的一家大布店Hitchcock and Rogers服務。當時店中和喬治威廉同樣年輕的雇員共有一百四十名,而倫敦市內則有十五萬名類似的人。在高度工業化的英國,農村青年大量湧向都市謀生, 在長達十三至十四的鐘頭的工作時間下,大部的年輕勞工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與正常的娛樂生活,再加上工商業競爭激烈的壓力及常常加班的勞累,許多人染上了酗酒 的惡習,導玫生活放縱與墮落。
喬治威廉在這種工成環境中,幸有幾位很好的屬靈同伴,大家聚集讀經或分享查理士芬尼的著作,並每日一起禱告,常達兩年之久,並圖改善全體雇員的道德生活。他 們的熱心不久竟感動了布行的老闆,不但使他悔改信主,還經常支助經費及參加他們的聚會。
此後,他們的「青年宣道社」(Young Men’s Missionary Society)、查經班及「青年生活改良社」(Young Men’s Improvement Society)陸續成立,這種幫助年輕勞工重建信仰與提高道德水準的風氣,逐漸影片到鄰近的工廠與商店,並促進日後YMCA組織的成立。
1844 年6月6日,包括喬治威廉在內的十二位基督徒青年,在倫敦正式成立基督教青年會(YMCA)。由於這十二位人發起分屬於四個不同的教派(英國聖公會、衛理 公會、公理會、浸信會),因此基督教青年會自始即為一個超教派的組織。自YMCA成立後,由於其目標正確、聚會吸引人而使會員不斷增加,在借用咖啡館聚會 場地不敷使用,遷至Radley’s Hotel的酒吧聚會。並在舉辦演講及佈道會時,開放給非基督徒參加,俾使更多人能夠加入YMCA。不久,英國各地不同的行業皆陸續成立YMCA,而倫敦YMCA於1845年開始聘請T. H. Tarlton為首任幹事,使YMCA正式進入專業服化的層次。
1851年,世界萬國博覽會在英國倫敦舉行,這些士氣高昂的YMCA領袖們趁機將 基督教青年會組織介紹給各國的觀光客。許多人因此對YMCA運動深感興趣,也導致日後YMCA運動在世界各國迅速的擴展。同年11月25日,英屬加拿大 Montreal City首先成立YMCA,接著12月29日美國波士頓亦即成立其YMCA。
四年後(1855年),世界萬國博覽會易地於法國巴黎舉行,而英國及美歐各國YMCA領袖也再度藉機於巴黎集會。這些來自八個國家中36個不同YMCA的代 表,於同年8月22日召開首次基督教青年會世界大會,在99位代表的協議下,決定正式組織「基督教青年會世界協會」(The World Alliance of YMCAs),並在瑞士日內瓦為永久會址,做為全世界YMCA的總樞。同時會中通過「巴黎本旨」(The Paris Basis):「基督教青年會之旨趣,在聯合同道青年,即凡願奉耶穌基督為上帝與救主,心信躬行為其門徒,更願推廣天國於青年之間者。」成為各國YMCA 共同的宗旨與運動的方針。從此以後,世界各國YMCA代表們,每四年必聚集召開世界大會。
十九世紀末,美國城市青年會和學校青年會十分發達,但美國青年會的領袖們並不以此為己足,在響應十九世紀基督教世界宣教的同時,曾發起國外YMCA拓展運 動,以協助工業後進國家成立基督教青年會。「北美基督教青年會協會」(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)(以下簡稱北美協會),就是推動這個運動的領導機關,是1879年由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青年會聯合組成的,對日後扶植我國基督教青年會的成立 與發展貢獻尤大。
台中YMCA創立於民國51年(西元1962年)是一社團法人公益組織,隸屬世界YMCA一份子,四十多年來,台中YMCA不斷從事各項青年活動、社區服務以及推展國際交流事工,一直為培養青少年健全成長、家庭之美滿幸福與社會之合諧進步而努力不懈。 推展之事工活動項目包括: 社會服務、社會公益及服務弱勢族群、社區大學、外語教學、成人藝文、兒童才藝、電腦、健康體適能、戶外青少年營會及國際交流活動等,並深獲社會好評。
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開始下雪,室外運動不得 不停止,但當時的室內運動只有體操與器械操,學員們覺的無聊而無精打采。有一天,春田大學體育系主任高力克博士找Naismith問說:學員們是因為沒有 適當的運動才如此無精打采,所以你去動點腦筋,想一種能引起同學活動興趣的室內團體運動,讓大家快活起來。
於是他想起小時候曾玩過一種叫「趕鴉子上架」, 兩夥人用一個卵石,看誰能把卵石先丟進一個凹洞裡就算嬴,他以足球代替卵石,並從市場工人裝梨子的動作中啟發靈感。於是以採桃桶釘在室內運動場兩端,二樓 凸 出懸空的走廊外緣,由於懸廊有十尺高,因此決定採桃桶就訂在十尺高的地方。再以美式足球、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的規則,擬定了遊戲規則共十三條。此時就在聖 誕節假期前夕,也就是籃球運動是在一八九一年聖誕節假期前夕發明的。
就在聖誕節假期收假後的體育課上, Naismith將十八位學生分成兩隊,每隊九人。在Naismith原來的構想是每隊人數不拘,主要是能夠讓全部的學生參與活動即可,所以每隊上場球員 最多允許\\\\\\\十名,最少三名。主要規則是把球丟進桶裡算得二分,防守者第二次犯規要下場禁足,直到對方進球後方可解禁再上場,.如果一隊犯規到第三次,則算 對方得一分。值得注意是在最原始的規則中不允許\\\\\\\球員運球或拍球,只允傳球或擲球到某一點,然後擲球員跑過去接球。同時也沒有罰球的規定,罰球在一八九四 年才納入規則。
Naismith在當初的比賽中為球員的職責 與位置做一個劃分,但名稱都是沿用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,如中鋒、左右鋒、左右衛、中場衛和守門員等。在比賽中Naismith不停吹著哨子糾正不合規則 的動作,同時不停的叫到「傳球!傳球」,也還商請兩名校工,搬了兩張梯子在桶子邊侍候。可惜兩隊直到最後才投進一球,比賽結果一比零,雖如此學生們玩的興 高采烈,渾身大汗,一個個精神煥發,恢復了應有的活力。
過沒幾天有弗蘭克、馬洪這位學生來問 Naismith說;那是什麼運動?Naismith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,這位學生建議說:叫Naismith球如何?Naismith說:不可,不 可!弗籣克、馬洪這位學生再建議說:那就叫籃球(BasketBall)怎麼樣?Naismith即刻贊成。在初期打字的十三條規則中,只有標題,而手寫 的「籃球」兩個字,是後來加上去的。「籃球J這兩個字一直使用到一九二一年才轉化成一個字「Basketball」。
一八九二年一月,Naismith的十三條籃球規則正式刊登在春田學校的校刊(三邊報)上。當年三月十一日,有史以來第一場正式公開比賽上場,比賽的兩隊是春田學校的老師聯隊與學生隊,現場有兩百多名聞風而至的觀眾,結果學生隊以五比一獲勝。
籃球的演進在前二十年非常緩慢,如籃板在一八 九六年才發明使用,到一九二九年才開始由兩位裁判執法。在一九零四年奧運表演賽是由懷頓學院、赫瑞姆學院和摩門大學(現楊百翰大學),打了一場室外冠軍 賽。結果赫瑞姆學院分別以25比20打敗懷頓學院,以25比18打敗摩門大學而獲冠軍。
排球運動是由一八九五年美國東岸麻薩諸塞州, 荷里約克市青年會的體育部長---威廉.摩根William G.Morgan (上圖) 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球類遊戲運動。
1870年威廉.摩根出生於美國紐約,21歲時他在美國YMCA的春田學院 (Springfield College)求學,認識了籃球運動發明人James Naismith。之後,摩根在1895年來到麻薩諸塞州的YMCA擔任體育主任。當時籃球運動已在此時開始發展並受到青年人喜愛,然而在執教中的摩根感覺到只有籃球是不夠的,還必須為上了年紀的人尋找一種不是很激烈、緊張,但又帶有競爭性和娛樂性的遊戲。於是,他對自己進行體育訓練方法和執教經驗中產生了一種新的球類遊戲----排球。
他首先在體育館內籃球場上,以六呎~六呎六吋的高度,掛著一張網球網,然後取出籃球的內胎當球,以手代替球拍,用「籃球膽」在網上來回對托。參加人數不受限制,擊球次沒有規定,稱為「小網子」(Mitontte)遊戲。後來將網球術語“Volley”(球不落地,空中來回打球之意)移植到“小網子”新遊戲上,取名為“Volleyball”。集合一些青年會體育部的同仁,展開試驗性的活動,首次的嘗試獲得了參加同仁們大為贊賞,使得Morgan先生從此更堅定信心,繼續更進一步的研究 。1918年美國採用了六人制的比賽規則。
排球運動主要是隨著基督教青年會(YMCA)的宣教活動而得以流傳至世界各地。自1900年起,排球運動便先後被引入印度、中國及菲律賓。當第一屆的遠東運動會於1913年在馬尼拉舉行時,排球已被列為比賽項目之一。排球亦於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,正式成為比賽項目。1973 年,亞洲排球協會在馬尼拉正式成立,第一屆的亞洲錦標賽,亦於1975年在澳洲的墨爾砵舉行。
* 1900年,專為排球運動設計的專用球誕生了。
* 1916年,在菲律賓開始推廣舉球和扣殺動作。
* 1917年,比賽制度由21分制放為15分制。
* 1920年,每邊三次擊球和後排攻擊規則成立。
* 1922年,第一次青年會全國錦標賽在紐約布魯克林舉行。
* 1928年,全美排球協會成立。
* 1930年,第一次二人制沙灘排球出現。
* 1934年,承認國家裁判的地位。
* 1947年,FIVB國際排協總會成立。
* 1948年,第一次二人制沙灘排球比賽舉行。
* 1949年,第一屆世界錦標賽於捷克布拉格舉行。
* 1964年,東京奧運會中排球頊目首次為奧運會所接收。
* 1974年,於墨西哥舉行的世界錦標賽於東京以電視轉播。
* 1983年,AVP職業排球聯盟成立。
* 1986年,WPVA女子職業排球聯盟成立。
* 1987年,FIVB增設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。
* 1990年,WORLD LEAGUE 世界聯盟成立。
* 1995年,排球運動發明100年。
* 1996年,奧運會增設二人制沙灘排球比賽項目。
世界重要之賽事 國際排球協會之比賽委員會所管理之國際排球比賽有三大賽事,包括世界錦標賽,奧運匹克運會及世界杯,每項賽事均每隔四年舉行一次。除以上三大賽事外,為了推動青少年排球運動,於是舉辦了世界青年錦標賽。1977年第一屆男女子世界青年錦標賽在巴西舉行。自1985年開始,錦標賽由隔每四年一次改為每兩年一次舉行。至於香港方面,亦曾於1976年及1977年分別首次舉辦世界杯預賽及世界青年錦標賽預賽。
基督教青年會的起源
基督教青年會(Young Men’s Christian Association 簡稱YMCA),發源於英國倫敦,是由一位英國基督徒青年僑治威廉(George Williams)於西元1844年所立的。
喬治威廉於西元1821年10月11日出生在英國西南半島一個典型農村Somerset的農家之中,他是家中排行第八的老么從小就幫忙兄長們務農。當喬治 年齡漸長,因有識於自己的體格、性情皆不適於農業,乃與其兄商量,欲往都市謀生。喬治威廉16歲那年,便隻身前往Brigewater市,在一賣市商的店 中開始其學徒生涯。
在 家鄉喬治原為基督教聖公會的會友,到了倫敦後卻參加該市的公理會,並在教會中擔任主日學教員的事奉。當時美國有一名佈道家(Charles G. Finney),是一位福音實行家,他主張基督徒必須要信仰與生活合一,培養高尚的道德生活,並不受教派的拘束,他的著作暢銷歐美,對幫喬治威廉信仰上的 成長,及日後創辦YMCA的動機有深遠的影響。
1841 年,喬治威廉擔任學徒期滿後,便前往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附近的一家大布店Hitchcock and Rogers服務。當時店中和喬治威廉同樣年輕的雇員共有一百四十名,而倫敦市內則有十五萬名類似的人。在高度工業化的英國,農村青年大量湧向都市謀生, 在長達十三至十四的鐘頭的工作時間下,大部的年輕勞工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與正常的娛樂生活,再加上工商業競爭激烈的壓力及常常加班的勞累,許多人染上了酗酒 的惡習,導玫生活放縱與墮落。
喬治威廉在這種工成環境中,幸有幾位很好的屬靈同伴,大家聚集讀經或分享查理士芬尼的著作,並每日一起禱告,常達兩年之久,並圖改善全體雇員的道德生活。他 們的熱心不久竟感動了布行的老闆,不但使他悔改信主,還經常支助經費及參加他們的聚會。
此後,他們的「青年宣道社」(Young Men’s Missionary Society)、查經班及「青年生活改良社」(Young Men’s Improvement Society)陸續成立,這種幫助年輕勞工重建信仰與提高道德水準的風氣,逐漸影片到鄰近的工廠與商店,並促進日後YMCA組織的成立。
1844 年6月6日,包括喬治威廉在內的十二位基督徒青年,在倫敦正式成立基督教青年會(YMCA)。由於這十二位人發起分屬於四個不同的教派(英國聖公會、衛理 公會、公理會、浸信會),因此基督教青年會自始即為一個超教派的組織。自YMCA成立後,由於其目標正確、聚會吸引人而使會員不斷增加,在借用咖啡館聚會 場地不敷使用,遷至Radley’s Hotel的酒吧聚會。並在舉辦演講及佈道會時,開放給非基督徒參加,俾使更多人能夠加入YMCA。不久,英國各地不同的行業皆陸續成立YMCA,而倫敦YMCA於1845年開始聘請T. H. Tarlton為首任幹事,使YMCA正式進入專業服化的層次。
1851年,世界萬國博覽會在英國倫敦舉行,這些士氣高昂的YMCA領袖們趁機將 基督教青年會組織介紹給各國的觀光客。許多人因此對YMCA運動深感興趣,也導致日後YMCA運動在世界各國迅速的擴展。同年11月25日,英屬加拿大 Montreal City首先成立YMCA,接著12月29日美國波士頓亦即成立其YMCA。
四年後(1855年),世界萬國博覽會易地於法國巴黎舉行,而英國及美歐各國YMCA領袖也再度藉機於巴黎集會。這些來自八個國家中36個不同YMCA的代 表,於同年8月22日召開首次基督教青年會世界大會,在99位代表的協議下,決定正式組織「基督教青年會世界協會」(The World Alliance of YMCAs),並在瑞士日內瓦為永久會址,做為全世界YMCA的總樞。同時會中通過「巴黎本旨」(The Paris Basis):「基督教青年會之旨趣,在聯合同道青年,即凡願奉耶穌基督為上帝與救主,心信躬行為其門徒,更願推廣天國於青年之間者。」成為各國YMCA 共同的宗旨與運動的方針。從此以後,世界各國YMCA代表們,每四年必聚集召開世界大會。
十九世紀末,美國城市青年會和學校青年會十分發達,但美國青年會的領袖們並不以此為己足,在響應十九世紀基督教世界宣教的同時,曾發起國外YMCA拓展運 動,以協助工業後進國家成立基督教青年會。「北美基督教青年會協會」(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)(以下簡稱北美協會),就是推動這個運動的領導機關,是1879年由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青年會聯合組成的,對日後扶植我國基督教青年會的成立 與發展貢獻尤大。
台中YMCA創立於民國51年(西元1962年)是一社團法人公益組織,隸屬世界YMCA一份子,四十多年來,台中YMCA不斷從事各項青年活動、社區服務以及推展國際交流事工,一直為培養青少年健全成長、家庭之美滿幸福與社會之合諧進步而努力不懈。 推展之事工活動項目包括: 社會服務、社會公益及服務弱勢族群、社區大學、外語教學、成人藝文、兒童才藝、電腦、健康體適能、戶外青少年營會及國際交流活動等,並深獲社會好評。
YMCA與籃球運動的發明
Dr. James Naismith 是加拿大安大略人,先在麥克吉爾大學攻讀牧師學準備作牧師,但讀了三年卻發現自己的興趣是體育,但是麥克吉爾大學並沒有這一科系,因此忍耐到畢業,然後到了 美國麻省的春田學院,擔任體育指導員的。由於當時春田學院是YMCA為培養國際YMCA專業工作人員的訓練學校(International YMCA Training School),所以學員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,剛出校門 的Naismith和他們處的不錯。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開始下雪,室外運動不得 不停止,但當時的室內運動只有體操與器械操,學員們覺的無聊而無精打采。有一天,春田大學體育系主任高力克博士找Naismith問說:學員們是因為沒有 適當的運動才如此無精打采,所以你去動點腦筋,想一種能引起同學活動興趣的室內團體運動,讓大家快活起來。
於是他想起小時候曾玩過一種叫「趕鴉子上架」, 兩夥人用一個卵石,看誰能把卵石先丟進一個凹洞裡就算嬴,他以足球代替卵石,並從市場工人裝梨子的動作中啟發靈感。於是以採桃桶釘在室內運動場兩端,二樓 凸 出懸空的走廊外緣,由於懸廊有十尺高,因此決定採桃桶就訂在十尺高的地方。再以美式足球、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的規則,擬定了遊戲規則共十三條。此時就在聖 誕節假期前夕,也就是籃球運動是在一八九一年聖誕節假期前夕發明的。
就在聖誕節假期收假後的體育課上, Naismith將十八位學生分成兩隊,每隊九人。在Naismith原來的構想是每隊人數不拘,主要是能夠讓全部的學生參與活動即可,所以每隊上場球員 最多允許\\\\\\\十名,最少三名。主要規則是把球丟進桶裡算得二分,防守者第二次犯規要下場禁足,直到對方進球後方可解禁再上場,.如果一隊犯規到第三次,則算 對方得一分。值得注意是在最原始的規則中不允許\\\\\\\球員運球或拍球,只允傳球或擲球到某一點,然後擲球員跑過去接球。同時也沒有罰球的規定,罰球在一八九四 年才納入規則。
Naismith在當初的比賽中為球員的職責 與位置做一個劃分,但名稱都是沿用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,如中鋒、左右鋒、左右衛、中場衛和守門員等。在比賽中Naismith不停吹著哨子糾正不合規則 的動作,同時不停的叫到「傳球!傳球」,也還商請兩名校工,搬了兩張梯子在桶子邊侍候。可惜兩隊直到最後才投進一球,比賽結果一比零,雖如此學生們玩的興 高采烈,渾身大汗,一個個精神煥發,恢復了應有的活力。
過沒幾天有弗蘭克、馬洪這位學生來問 Naismith說;那是什麼運動?Naismith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,這位學生建議說:叫Naismith球如何?Naismith說:不可,不 可!弗籣克、馬洪這位學生再建議說:那就叫籃球(BasketBall)怎麼樣?Naismith即刻贊成。在初期打字的十三條規則中,只有標題,而手寫 的「籃球」兩個字,是後來加上去的。「籃球J這兩個字一直使用到一九二一年才轉化成一個字「Basketball」。
一八九二年一月,Naismith的十三條籃球規則正式刊登在春田學校的校刊(三邊報)上。當年三月十一日,有史以來第一場正式公開比賽上場,比賽的兩隊是春田學校的老師聯隊與學生隊,現場有兩百多名聞風而至的觀眾,結果學生隊以五比一獲勝。
籃球的演進在前二十年非常緩慢,如籃板在一八 九六年才發明使用,到一九二九年才開始由兩位裁判執法。在一九零四年奧運表演賽是由懷頓學院、赫瑞姆學院和摩門大學(現楊百翰大學),打了一場室外冠軍 賽。結果赫瑞姆學院分別以25比20打敗懷頓學院,以25比18打敗摩門大學而獲冠軍。
YMCA的另一項重要運動發明~排球
排球運動是由一八九五年美國東岸麻薩諸塞州, 荷里約克市青年會的體育部長---威廉.摩根William G.Morgan (上圖) 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球類遊戲運動。
1870年威廉.摩根出生於美國紐約,21歲時他在美國YMCA的春田學院 (Springfield College)求學,認識了籃球運動發明人James Naismith。之後,摩根在1895年來到麻薩諸塞州的YMCA擔任體育主任。當時籃球運動已在此時開始發展並受到青年人喜愛,然而在執教中的摩根感覺到只有籃球是不夠的,還必須為上了年紀的人尋找一種不是很激烈、緊張,但又帶有競爭性和娛樂性的遊戲。於是,他對自己進行體育訓練方法和執教經驗中產生了一種新的球類遊戲----排球。
他首先在體育館內籃球場上,以六呎~六呎六吋的高度,掛著一張網球網,然後取出籃球的內胎當球,以手代替球拍,用「籃球膽」在網上來回對托。參加人數不受限制,擊球次沒有規定,稱為「小網子」(Mitontte)遊戲。後來將網球術語“Volley”(球不落地,空中來回打球之意)移植到“小網子”新遊戲上,取名為“Volleyball”。集合一些青年會體育部的同仁,展開試驗性的活動,首次的嘗試獲得了參加同仁們大為贊賞,使得Morgan先生從此更堅定信心,繼續更進一步的研究 。1918年美國採用了六人制的比賽規則。
排球運動主要是隨著基督教青年會(YMCA)的宣教活動而得以流傳至世界各地。自1900年起,排球運動便先後被引入印度、中國及菲律賓。當第一屆的遠東運動會於1913年在馬尼拉舉行時,排球已被列為比賽項目之一。排球亦於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,正式成為比賽項目。1973 年,亞洲排球協會在馬尼拉正式成立,第一屆的亞洲錦標賽,亦於1975年在澳洲的墨爾砵舉行。
* 1900年,專為排球運動設計的專用球誕生了。
* 1916年,在菲律賓開始推廣舉球和扣殺動作。
* 1917年,比賽制度由21分制放為15分制。
* 1920年,每邊三次擊球和後排攻擊規則成立。
* 1922年,第一次青年會全國錦標賽在紐約布魯克林舉行。
* 1928年,全美排球協會成立。
* 1930年,第一次二人制沙灘排球出現。
* 1934年,承認國家裁判的地位。
* 1947年,FIVB國際排協總會成立。
* 1948年,第一次二人制沙灘排球比賽舉行。
* 1949年,第一屆世界錦標賽於捷克布拉格舉行。
* 1964年,東京奧運會中排球頊目首次為奧運會所接收。
* 1974年,於墨西哥舉行的世界錦標賽於東京以電視轉播。
* 1983年,AVP職業排球聯盟成立。
* 1986年,WPVA女子職業排球聯盟成立。
* 1987年,FIVB增設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。
* 1990年,WORLD LEAGUE 世界聯盟成立。
* 1995年,排球運動發明100年。
* 1996年,奧運會增設二人制沙灘排球比賽項目。
世界重要之賽事 國際排球協會之比賽委員會所管理之國際排球比賽有三大賽事,包括世界錦標賽,奧運匹克運會及世界杯,每項賽事均每隔四年舉行一次。除以上三大賽事外,為了推動青少年排球運動,於是舉辦了世界青年錦標賽。1977年第一屆男女子世界青年錦標賽在巴西舉行。自1985年開始,錦標賽由隔每四年一次改為每兩年一次舉行。至於香港方面,亦曾於1976年及1977年分別首次舉辦世界杯預賽及世界青年錦標賽預賽。